人腦
《心經》的「顛倒夢想」,其實與人腦有關。人腦究竟發生什麼問題?這要回到基本,從人腦結構和進化說起。現代美國腦神經科學家麥克萊恩(Paul D. MacClean,1913-2007)曾有「三重腦」(Triune Brain)理論,用來解釋進化在人腦留下的痕跡。 這理論指人腦被分成三個由各具性、智力、空間和時間感的部分,分別是爬蟲腦、舊皮質腦和新皮質腦。
「爬蟲腦」(Reptilean Complex)的腦幹,是人的生命中樞,掌管呼吸、心跳、體溫和調節等生命功能,與大約2億年前的爬蟲類演化有關。舊皮層腦,是「原始哺乳型腦」(Paleomammalian Complex),是人的情緒中樞,掌管食欲、性欲、憤怒及恐懼等情感,與1億5000萬年的原始哺乳類演化有關。
至於新皮層腦,是「新哺乳型腦」(Neomammalian Complex),是靈長類演化的,是人的智慧中樞,掌管理論性思考、判斷、語言等活動,而人類胎兒的腦部,也是依此三重順序的發展,由內到外,經過先後演化而成。
「三重腦」理論是1960年代提出的假設,經過科幻小說家卡爾・薩根(Carl Sagan)在其1977年獲得普立茲獎的科普名著《伊甸園的龍》(The Dragons Of Eden)大事宣揚。此書的副標題是「關於人類智慧進化的猜想」,內容以伊甸園的神話傳說為始末,以科學為依據,從遠古至今,論述人類智慧進化發展的過程。
但進入21世紀,「三重腦」理論已受到不少腦神經科學家質疑,提出一些反證,認為這個假設對人腦進化有過度簡化之嫌。當代神經科學和心理學,研究者更多地關注大腦不同部分之間的相互作用和聯合活動,而不是將大腦簡單地分為幾個獨立區域。可是若不從科學的精確性看,「三重腦」理論僅視為一種比喻,它與佛家的「遠離顛倒夢想」也息息相關。
FB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