認賠? 外資撤離中國、加速脫鉤 8月單月120億美元創新高

外資過去一年多以來從中國股債市撤資逾1800億美元,8月單月外資撤離中國境內股市的金額也創120億美元單月新高,顯示外資對中國股市的胃口減弱,且中國市場與其他金融市場也加速脫鉤,在全球金融市場的影響力持續降低。
彭博資訊報導,外資今年6月底持有的中國股票和債券,比2021年12月時的頂峰減少了約1.37兆人民幣(約1880億美元)、或17%。另外從2020年以來,海外基金參與香港股市的金額也劇減逾三分之一。
法國巴黎銀行亞洲及新興股市主管陳志凱表示,「外資正在認賠出場」,投資人擔憂房市及消費支出減緩,「這些方面表現失望,促使許多外資重新思考曝險部位」。
中國經濟疲軟迄今都還沒衝擊到其他新興市場。今年來MSCI中國股價指數下跌約7%,但整體MSCI新興股市指數反而上漲3%。表現分歧的原因之一,是中國致力於供應鏈自給自足及美中關係惡化,對其他新興股市影響不大,而且人工智慧(AI)題材對台灣等股市有利,但未拉升中股。
中股占MSCI新興指數的權重也由2021年底時的30%,下降到27%左右。同時,一些新上市的新興股市基金排除中股。基金公司擔憂中國地方政府融資平台、住宅存量過高、人口高齡化、撫養比率升高、法規不穩定及地緣孤立等問題。至於其他新興股市仍存在投資機會。
FB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