歐盟依賴中國鋰電池 「堪比烏戰前俄能源」 下月會商經濟安全

歐盟成員國領導人將於下月5日在西班牙舉行歐盟領袖峰會,商討經濟安全議題。會議內部文件警告,歐盟到2030年或以前,可能會繼續嚴重依賴中國的鋰電池和燃料電池,必須採取有效措施,減低過度依賴中國的風險。
路透引述由輪任主席國西班牙準備的會議文件指出,歐盟要實現2050年前達至淨零排放的目標,將會使未來幾年鋰電池、燃料電池等需求急增10至30倍,或使歐盟依賴中國鋰離子電池的情況進一步惡化,在2030年前不大可能有改變,形容情況如同烏克蘭戰事爆發前,歐洲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,
文件認為,歐盟須探討多元化供應,包括轉向非洲與拉丁美洲尋求供應來源,避免過度依賴中國。
文件還指出,一些數位設備包括感測器、無人機、資料儲存裝置及傳輸網路等需求,未來10年也將會大增,部分項目在歐洲的自主供應同樣脆弱,面對類似的風險。
路透引述歐盟委員會文件稱,除非即時作出改動,歐盟可能對於中國生產的電動車電池的依賴情況,在2030年前也不會有明顯轉變。
報導稱,歐盟領袖屆時也會討論推動能源轉型的行動,以確保2050年可達致碳中和目標。
據悉,歐盟雖對電解槽製造的中間處理和組裝階段占全球市場份額過半,但在對電動車關鍵的燃料電池和鋰離子電池上極為依賴中國進口。歐盟的鋰產量目前僅滿足到電動車電池需求的2%,而中國的鋰礦藏量雖只占全球的8%,卻控制全球鋰電池生產的76%。
歐盟委員會統計顯示,歐盟2021年從俄羅斯進口的天然氣、石油和煤,分別占其總消耗量的40%、27%和46%。去年俄軍侵烏後,歐盟對俄能源進口大減,引發更嚴峻的通脹危機。
歐洲議會日前表決通過,計畫在2030年或之前不依靠單一國家供應65%以上的任何戰略天然資源。新方案要求歐盟在2030年或之前擴大各種戰略天然資源的開採和處理能力,其中開採能力目標是應付歐盟需求的最少10%,處理能力則是50%,附帶條款容許新增的處理能力有最多20%來自與新興市場夥伴的合作。
FB留言